• 6月5日下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任东涛教授莅临我校讲学,并在生物报告厅作题为“蛋白质磷酸化:过程简单功能多样”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200余人参加,报告由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广文教授主持。任东涛从蛋白质磷酸化的原理与激酶的作用过程引入,介绍当前常用的磷酸化检测方法。随后结合课题组的主要研究工作,详细分析植物MAPK级联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讲解MKK9-MPK3/MPK6级联调控乙烯和Camalexin合成、植物鞘脂代谢关键酶SPT的磷酸化调控等内容。最后,对涉及的通路合成过程进行展望。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蛋白质磷酸化的相关学术问题同任东涛教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专家简介:任东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长期从事植物蛋白质磷酸化及植物逆境响应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Cell Res、Plant Cell、Plant Physiol、J Biol Chem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及国家“973计划”项目
    2023-06-05
  • 为了提升学院学术交流的活跃度,加强学术氛围建设,6月2日下午,商学院在二楼会议室举办第十期学术沙龙活动。冯冬博士对工作论文《城市蔓延、产业集聚与环境效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分享。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了副院长李荣华和鲁玉秀博士作为特邀点评人,部分学院骨干教师与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李鹏飞博士主持。冯冬从论文的写作背景、研究出发点和投稿经历讲起,重点介绍了论文如何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2005年至2016年的环境效率进行测算,继而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对城市蔓延和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最后,他阐述了论文的研究发现、政策启示,并就写作和投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进行了陈述。在论文点评环节,李荣华和鲁玉秀对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指标测度、同类研究主题的发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副院长海本禄、宋跃刚博士、苏东坡博士和李鹏飞博士也就研究样本、理论贡献和政策启示方面的问题与冯冬博士进行了讨论。最后,海本禄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提出应对宣讲论文的后续修改、设计和发表进行跟踪服务,并且学术沙龙活动不仅是面对商学院教师的学术交流平台,研究生也应积极参
    2023-06-03
  • 6月2日,应美术学院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林若熹教授在崇美楼三楼报告厅作题为“骨与没骨”的讲座,学院百余名师生参与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潘颖颖主持。林若熹教授的讲座围绕中国画创作展开,主要讲述了两部分内容:一、解读中国画发展的两条路径——“骨”与“没骨”,中国画中“骨”与“没骨”的定义、内容、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与影响;二、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对临摹与创作、主客观因素对创作的影响、创作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等作出阐释与解读。讲座结束后,林若熹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了互动答疑,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本次学术讲座,使与会师生对中国画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为备战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和未来的艺术创作开启了新视角和新思考。专家简介:林若熹: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主持《白描研究》和《中国画水论》两项国家级课题;出版《解读传统》《中国画线意志》等多部画册;作品《春夏秋冬》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幽香》入选文化部等主办的“百年中国画展”及《百年中国画集》;《握手中国》获批了文化部中法交流项目,并在中外进行巡回展出。(美术学院 牛金梁)
    2023-06-03
  • 2023年6月2日上午,应教育学部邀请,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董云川教授在田家炳教育书院819会议室作“影像里的生命教育”专题讲座。100余名学部师生参与学习。讲座由教育学部部长罗红艳主持。董云川认为,探索并圆说人类生命的意义是教育的根本诉求,而影视作品所彰显的基本价值与教育异曲同工。电影的教育意义体现在“影视文化的审美涵养功能、艺术作品的德育塑造功能和社会教育的心理健康功能”等方面。电影的教育力量不可回避、不可或缺、不可替代。董云川具体以部分电影案例为切入点,阐明了教育不是为了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道理,同时认为“看见的未必真实;虚构的未必是假”,做学术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要善于抓住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董云川的讲座风趣幽默,充满哲思,对师生开展跨学科研究,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建立自身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教育学部陈醒张晓阳)
    2023-06-02
  • 6月1日上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童星教授在崇智楼210会议室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思路与论证逻辑的指导讲座,学院部分师生参加。讲座由副院长海龙主持。童星围绕选题、实地调查的可实施性、学科特色等方面对学院教师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进行点评,并详细指出了在项目概念、具体实例、评价指标、内容用词等方面需要调整完善的地方。他表示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要精准定位指标体系,明确选报方向和准确引用文献,突出选题和研究内容的创新性、独特性。会上,童星与师生进行互动,就所提问题进行专业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师生受益匪浅。此次讲座对于学院教师撰写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院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社会事业学院龙思蓉)
    2023-06-02
  • 5月31日,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童星于文昌楼314教室作题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模方法》的讲座,学院师生共同 参加本次讲座。讲座由副院长海龙主持。童星结合其自身及科研团队有关“应急管理”“风险评估”的研究经验,分别讲述了“两维四分”类型学研究、循环往复的过程论研究、对立统一互动的矛盾分析法、“三国演义”式的多主体结构研究、知识迁移类比法五种不同的理论模型建构路径,对每一种理论模型建构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项、可能风险进行细致讲解,过程中帮助学院师生扩展对应急管理和风险评估的理解认知。童星对同学们提出期待,希望同学们正确使用各种研究路径,明确如何构建理论模型。讲座结束后,童星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就师生提问耐心回答。本次讲座针对师生在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模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操性,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社会事业学院 彭 媚)
    2023-05-31
  • 5月28日晚,旅游学院行知大讲堂“琢玉太行”研究生学术沙龙在线举行,旅游学院相关负责人及硕士生导师受邀参加,学院相关教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首先,李泉宏同学围绕《数字经济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进行汇报,该研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数字经济对旅游高质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之上构建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验证来探究数字经济如何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随后,吴有金同学以《资源依赖、价值共创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题展开汇报,通过文献梳理及材料整理,基于重渡沟村、郭亮村发展历程,依据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运用NVivo软件对质性资料进行规范性编码,展开双案例对比分析,为更多同类型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照。两位同学良好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院长刘英基对汇报同学的信息搜集,访问调查工作及探究问题的敏感度等方面给予肯定,指出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伟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科学研究要注意分析方法与所需数据的契合度。要求同学们始终保持对学术研究的敬畏之心,脚踏实地用心耕耘,前行必有曙光。研究生导
    2023-05-29
  • 5月27日上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瑞典“一带一路”执行小组创始成员、副主席Hussein Askary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全球文明倡议启动“文明的对话”》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报告由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席来旺教授主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情况,Hussein Askary首先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的积极影响。他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局和挑战;针对美国霸权思想、“零和游戏”博弈观念,他以美国如何通过控制西方媒体的公共舆论来挑起非洲“债务危机”为例进行了批判。最后,他通过阐释“一带一路”理论上的正当性、合理性以及落实到现实中的具体案例,呼吁更多的国际人士为中国倡议发声。报告尾声,Hussein Askary与师生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席来旺总结指出,阿斯卡里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全景视、多角度地研究与介绍,有助于加深与会师生的理解和认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陈宏超)
    2023-05-28
跳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