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事

  • 【编者按】在繁忙而充实的教学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耕耘、潜心育人,他们以教为韵、以情铸华,用智慧和热情,点亮了无数学子的心灵之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与魅力。为深入宣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展示我校一线教学工作中的优秀教师风采,党委宣传部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共同开设“教韵风华”专栏。敬请广大师生关注,共同见证这份教育的美好与力量。“成为一名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快乐成长,是一件伟大的事情。”这是“首届校园十大育人楷模”、物理学院侯新杰教授坚持做好学生的学习引路人、灵魂塑造者的初心,也是他一生不变的诺言。从教39载,他授学问于讲堂,潜身心于科研,育桃李于满园,始终初心不改。做启智润心的“智慧育人者”侯老师认为,涵养育人智慧,升级教育理念是必备的前提条件,提升育人本领是必经的方法路径。耕耘教坛三十九载,他是课堂上授人以渔的教学者,更是工作中步履不停的学习者。科学引导、反思实践、终身学习,是他启智润心的“智慧法宝”。“我研究的主要领域是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但是只要有物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讲座或者学术交流,我必须要
    2024-07-26
  • 【编者按】在繁忙而充实的教学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耕耘、潜心育人,他们以教为韵、以情铸华,用智慧和热情,点亮了无数学子的心灵之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与魅力。为深入宣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展示我校一线教学工作中的优秀教师风采,党委宣传部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共同开设“教韵风华”专栏。敬请广大师生关注,共同见证这份教育的美好与力量。“同学们,看我给出的这个逻辑表达式,请运用卡诺图化简这一函数,并在五分钟内将化简过程投稿到雨课堂上。”随着课前线上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知识点学习的结束,史水娥在线下教学中发起了这一问答,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其掌握程度。在观看过学生的投稿之后,史水娥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错误投屏展示,开启了本次线下课程的讲解。筑梦团队坚 精进健步远《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工程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数制编码的转换与运用、逻辑代数的运算规则及定理等。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字电路、提高思维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大国工匠精神。“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系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
    2024-07-19
  • 【编者按】总有一群人,在凌晨默默起床,在黑夜深深守护;总有一些事,温暖你我的心,给我们接续奋斗的力量和勇气。每个人都是一道光,哪怕微微的,聚在一起就能点亮整个星空。每个人都了不起,只有你我共同努力,才能迎来师大更加美好的明天。为进一步讲好师大故事,凝聚学校正能量,校园网特推出“师大微光”栏目,记录凡人微光,传递温暖力量,点赞平凡中的不平凡。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每年2月份起至6月份,我校学生会进行为期三个多月的实习实训工作。实习期间,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将到一线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前路漫漫亦灿灿,师大学子将奔赴心中热爱,带着期许去经历考验,收获成长。因材施教贵得法 亦师亦友显真情“第一次站上讲台我特别紧张,几十双眼睛注视着我。”2021级教育学部的赵向前至今仍记得手心不停冒汗的感觉,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充满挑战。“过于宽松不利于学生的管理,过于严格会让学生不想亲近。”赵向前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慢慢调整,寻找一个亦师亦友的平衡点。赵向前教一年级时,发现一名学生特别活跃,上课有时喜欢跑来跑去,让他很是苦恼。针对这个学生的特点,赵向前邀请他在一些实验活动上协助老师管理班级
    2024-06-29
  • 【编者按】在繁忙而充实的教学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耕耘、潜心育人,他们以教为韵、以情铸华,用智慧和热情,点亮了无数学子的心灵之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与魅力。为深入宣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展示我校一线教学工作中的优秀教师风采,党委宣传部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共同开设“教韵风华”专栏。敬请广大师生关注,共同见证这份教育的美好与力量。推开师大物理南楼研讨室的大门,和马淑红面对面交谈,感触最深的就是她的眼中充满着热爱教育事业的光。从教25年来,马淑红见证了太多优秀教师的诞生,也教授出了一批又一批和她同样走上教育战线的优秀学子,“脚踏实地、一步步逼近自己的标准和目标”是马淑红始终不变的初心。以身作则乐教爱生当被问及为何走上“教书育人”这条道路时,除兴趣使然外,马淑红认为更重要的是优秀前辈的影响。刚工作时,她被分配担任一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赵国顺的助教。担任助教两年来,她坚持去听授课教师的课程,不落下每一节。当看到赵国顺老师全程不使用讲义,在黑板上信手拈来板书时,马淑红满脸崇拜,“每当有学生来问问题,我还在思考的时候,赵老师只要看一眼,就开始娓娓道来。”赵国顺教
    2024-06-23
  • 走进《动物学》实验室,学生们正手拿镊子与剪刀,专心致志地对动物组织进行取材,“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动物组织切片制作与观察’实验,这一步是‘取材’,接下来还有‘固定’‘脱水’‘透明’等多个环节。”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孙欣欣正谨慎地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通过动手操作,我深刻地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个实验不仅让我很好地理解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这一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对动物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我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动物学》课程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团队由一线任课教师和现代信息技术专家组成,主讲人为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广文教授。课程以动物进化为主线,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交流互动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态、进化等系统知识,全面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质疑思辨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创新型人才。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
    2024-06-11
  • 时间似乎可以淡忘一切,但是,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总会留存着某些记忆碎片,当它们不经意被触碰时,碎片就会拼成一幅幅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我们总习惯地称之为情结。对代代师大人而言,于1954年建成,曾伫立在学校四十余载的大礼堂就是他们独有的情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礼堂位于现在学校平原楼的正北面,坐北朝南,整体是一座长方形斜顶建筑,远远望去像是一间超大的民房,但给人一种庄重而秀丽,古朴而儒雅的感觉。礼堂的东西两边分别有东楼和西楼,都是教职工住的地方,北边还有一个小礼堂。礼堂前是一条贯穿学校东西的大道,大道路过礼堂是一个圆形的小广场模样,小广场往北望去,就是大礼堂的正门,简朴而端正,门口有两棵柏树,这两棵柏树一直保留至今。大礼堂除了正门,也有东西两边的侧门,这样的设计与它所开展活动的人流量密切相关,每每活动散场,场面很是浩大。从正门进入礼堂,再通过东西边门就能将会场一览无余,大概2000个座位,四十多排,纵向分为东、中、西三路,再依次从前往后横向划分三个区域,由数个通道隔开。舞台是大礼堂的主体,在最北边,深度有一二十米,舞台离地面的高度大概一米五六,面积约400平方米,舞台前方的下面是一个乐池,
    2024-05-27
  • 一盏长明灯,点亮求知路变化的时代里,总需要一些不变的风景,它提醒每一位奋勇前行者,时刻不忘初心。对于走过百年风雨育人路的师大而言,五五四教室楼静静伫立于时代的变迁中,一砖一瓦,一凿一砌,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承载着青春的梦想,传承着求知的精神,凝聚着师大的力量。1952年建设的五五四教室,因门牌号为554而得名,是我校较早建设的教学场所之一,原址位于现平原楼和田家炳教学楼之间,中心花园南侧,居校园核心位置。教室采用单层平顶单体设计,灰砖瓦,四坡尖顶,四角设门,整体古朴雅正、简约庄重,能容纳两百余人。五五四周围古木参天高耸、绿树环绕,因而室内光线相对较弱,所以电灯24小时长明,这便是我们现在一直听到的长明灯阶梯教室。五五四教室不仅能看得见绿树如茵的风景,更看得见代代学子砥志研思的奋斗传奇。长明灯阶梯教室,是历届学子脚踏实地、日夜苦读之所。每当你走到这里,都会有一种神圣的感觉,那种凝重的气氛让你不敢亵渎,进入教室便似乎有一种力量促使你学习、奋斗、拼搏、进取,久而久之便凝成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勤学、博学、至学”的五五四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代代学子惜时如金、奋发图强、不怕吃苦、相互督促,在追
    2024-05-26
  • 金秋和煦暖,万物生光辉。当师大校园沐浴在晨曦中,阳光照耀在中心花园的校训石上,“厚德博学,止于至善”八个大字泛着金色的光芒,白色长廊翠绿的长藤也染上了亮色。一个个年轻的身影沐浴在晨光里,他们或默默晨读,或匆匆赶往教室,忙碌而有序。校训石上的八个大字如同灯塔,照亮代代学子的不懈进取之路。2003年,在师大八十周年校庆之际,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形成富有特色的师大办学理念,学校决定重修校史,并确立一套包括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校歌以及楼路命名在内的校园文化理念体系,以彰显学校发展历程的底蕴特色,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凝聚、激励师生的爱校精神,形成师生公认的文化标识。为此,学校第一时间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专题工作小组、进行动员部署,及时召开专题会、推进会等加强工作指导。工作小组结合学校历史,查阅资料,集中工作了好几个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最终确立了这套校园文化理念。校训:厚德博学,止于至善“厚德”语出《易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因宽厚,得以承载万物;有学问的人应以大地为楷模,培养容人容物的雅量,以宽厚而高尚的德行承担重大责任。“博学”语出《论语
    2024-05-25
跳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