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阳光慷慨倾泻在郑州航空港的跑道上,银翼划破湛蓝天幕,起落之间,世界于此交汇。在这片“空中丝绸之路”的枢纽热土上,一群来自国际教育学院的年轻身影,将目光投向时代深处,聚焦“枢纽经济、跨境电商、基层治理、绿色智造”四大维度,以脚步丈量国家战略的蓬勃脉动。
探数字丝路,触摸中国速度
走进菜鸟网络郑州空港基地,立体货架高耸如钢铁森林,AGV机器人如灵动的音符,在无声的算法乐章中精准穿梭。指尖划过承载“次日达”承诺的条形码,眼前是流转不息、连接世界的包裹洪流。在新郑机场1688选品中心,琳琅全球商品与指尖流淌的非遗漆扇技艺奇妙对话。调研团于此溯源商品,探讨专业关联,深切感知数字丝路不仅缩短物理距离,更在重塑全球贸易生态,点燃了投身国际电商与创新的炽热星火。
访绿色智造,读懂中国脊梁
踏入郑州比亚迪生产基地,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构成一座精密运转的未来之城。冲压铿锵,焊花飞溅,涂装如镜,机械臂挥舞如交响。当刀片电池核心技术的应用场景与严苛至毫厘的质量管控体系真实呈现眼前,调研团被深深震撼。这不仅是“中国智造”向“中国创造”跃升的硬核实力,更是精益求精工业精神的生动课堂。电气工程学子的眼神因专业共鸣而愈发明亮,沉浸式体验让“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的思索刻骨铭心。
融基层沃土,淬炼赤诚初心
深入郑港街道办事处及长安路社区,实践团将“青春论文”写在服务一线。社区服务站内书声琅琅,团员们与孩子们共读国学、巧手制作、挥汗运动,触摸到“发展好不好,关键看基层”的朴素真理。尤为动人的一幕,是调研团成员亲手揉捏火龙果、南瓜窝窝头的面团,将饱含敬意的“匠心”之作送到老党员手中。面团在指间的温柔传递与老人追忆往昔的哽咽,让“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精神瞬间从历史照进现实,鲜活而滚烫。
当青春脚步丈量时代蓝图,实干便成为书写担当的笔墨。国际教育学院调研团在航空港的系列探索,不仅为这片热土注入澎湃动能,开辟了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新路径,更向时代宣告:中国青年,正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此行如一粒火种,必将点燃更多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挺膺担当,奋力书写无愧时代的壮美答卷!
(国际教育学院潘旭/文 王佳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