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寻沁问源·共绘绿图——黄河支流蟒沁河小流域 生态人文双轨并行,书写可持续发展答卷

时间:2025-07-10浏览:10设置

七月的孟州,晨雾刚漫过蟒沁河的堤岸,就被蝉鸣撕出细碎的缝隙岩山村的石板路还带着夜露的湿凉国际教育学院寻沁问源·共绘绿图黄河支流蟒沁河小流域生态环境守护实践团踩着晨光走进村口,他们通过人文探访与生态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为当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人文探访:触摸乡村温度,传承精神根脉

实践团首站走进岩山村幸福院队员们为老人送上生活用品,围坐倾听岁月故事,用陪伴驱散孤寂。在岩山精神纪念馆,珍贵史料与实物展品生动再现了当地群众艰苦奋斗的历程,成员们深刻感悟“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岩山精神。漫步岩山村古街巷,队员们用镜头记录斑驳石板路与传统民居,与村民攀谈民俗文化,深入了解乡村发展变迁。在老家莫沟,实践团体验窑洞风貌,参与农活与传统手工艺制作,近距离感受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活力。

生态调研:科学监测水质,筑牢生态屏障

7月5日起,实践团聚焦蟒沁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科学布设监测点位,系统开展生态调研。队员们身着防水服,在河道采集淤泥样本,精准测量河水pH值、电导率等指标,通过过滤、冷藏等专业操作确保样本稳定性。7月7日,团队兵分多路完成W13至W15监测点数据采集,详细记录地形、植被及水流特征,对老蟒河涵洞进行定位勘查与水流分析。7月8日,实践团在蟒河与沁河交汇口展开重点监测,利用先进设备多轮核验水质、流速等关键数据,为流域生态研究填补重要拼图。

成果总结:凝聚青春力量,展望长远发展

7月9日的总结会上,成员们分享收获:“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同样重要,这次实践让我们读懂了责任与担当。”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既为黄河小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也让孟州乡村文化得以鲜活传播。

实践团带着几日积累的一手资料返程,后续将通过样本分析形成科学报告。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持续秉持“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宗旨,深耕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播,为孟州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智慧,让绿色理念与人文精神在黄河岸边持续绽放。

国际教育学院张一驰/文 张弛/图)

版权所有:国际教育学院
邮编:453007
联系电话:0373-33261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