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25-05-20浏览量:10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及颁奖大会近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此次比赛我院一名同学进入决赛,202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求是拔尖班的王娅丹同学荣获国家二等奖(高年级组),在河南赛区排名第五(5/19)。
(参赛学生与带队老师合影)
备赛的日日夜夜,是不断与自我对话的过程。最初面对竞赛真题时,手心的冷汗和加速的心跳暴露着内心的怯意,但看着错题本从泛红的批注逐渐变成工整的总结,这种可视化的进步像锚点般稳住了心态。
复习过程中,发现竞赛题与考研重点高度重合,我重新调整策略:一方面用考研教材夯实基础,一方面则针对竞赛题型进行思维升级。那些在自习室反复推导的深夜,书页间的批注密密麻麻交织成网。
在备考期间,最艰难的是突破思维定式。每次答案与自己思路不同时,自我怀疑如潮水般涌来。得益于老师们的系统培训,他们不仅梳理了常考题型,还教会我们如何将竞赛中知识点联系到各个学科的重点。几位老师轮流从几何、代数等不同视角帮我剖析,这种多维度的学术对话打开了我的思维格局。
决赛前夜的失眠反而成了宝贵体验。我打开自己的笔记本,从最初歪扭的公式到后来流畅的证明过程,像快进的纪录片般掠过眼前。
赛后整理笔记时,发现最大的收获早已超越竞赛本身:持续几个月的系统训练,让我建立起受益终生的学习框架;在压力中淬炼出的心理韧性,更成为应对复试的隐形铠甲。那些曾以为跨不过的高山,回头看不过是成长路上必要的阶梯。
座右铭: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