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旅游学院“空天地”一体化多尺度协同的玉米全生育期动态监测研究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09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科技助农、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旅游学院“空天地”一体化多尺度协同的玉米全生育期动态监测研究团队,在李广超和李颜颜老师的带领下,于72日、8日两度奔赴新乡县小冀镇都富村,扎实开展玉米不同生长周期的关键数据采集工作。活动不仅为当地玉米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与科学的决策依据,更将高校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农业生产一线,打造了富有成效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新载体。

活动期间,李广超老师开展了如何使用各类采集设备的培训,随后,李颜颜老师开展了如何设置玉米地样方的培训。团队成员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玉米实验地样方的大小,并规范搭建20个样方,实地测量玉米株高、叶绿素和氮含量等各项指标。随后操控无人机在40120米不同高度完成玉米地多光谱影像数据的采集工作。按照项目规划,研究团队后续将会每隔10天开展玉米地的数据采集工作,通过融合地面监测数据、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构建玉米全生育期株高、叶绿素和氮含量等指标的高精度反演。

技术赋能,创新突破。该研究项目通过构建“地面样方实测-无人机低空遥感-卫星广域感知”的“空天地”一体化协同监测网络,致力于实现对玉米生长关键生理生化指标(如株高、叶绿素、氮含量)的动态、无损、精准化监测与反演建模。这种多尺度和多源数据的深度融合,将极大提升对玉米长势、健康状况及潜在胁迫的早期识别与量化评估,为精准农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实践砺能,学以致用。参与实践的团队成员在严谨的实操中深化了对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精准农业等专业知识的认知与应用。从样方布设、仪器操作、数据采集规范到无人机操控和多光谱影像处理,同学们亲历了科研数据获取的全链条过程,显著提升了野外实践技能、数据分析能力与解决复杂农业实际问题的科研创新能力。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科研素养锤炼。

双赢共进,意义深远。此次实践成功实现了实践育人与科技助农的双赢目标。一方面,团队成员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科技兴农的内涵,增强了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真本领。另一方面,团队将前沿技术与方法深度融入农业生产一线,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和科技方案,为小冀镇都富村及类似区域的玉米产业提质增效注入了新动能,生动诠释了高校科研力量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三下乡”活动参与实践的团队成员在实操中深化了专业认知,提升了专业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让“三下乡”活动更具实际价值,也为推动农业智能化、精细化发展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动力,实现实践育人与助农发展的双赢。

(旅游学院 李广超 王誉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