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上海戏剧学院李萌研究员应邀来地理与旅游学院讲学

发布时间:2025-11-04    浏览次数:10



113日下午,在地理与旅游学院三楼行知讲堂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会会议特邀上海戏剧学院李萌研究员作题为《数智赋能与文旅新生:政策导向与创新实践》的讲座。学院党委书记冯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会议由学院副院长二红主持,学院近百名师生共同参与。

讲座伊始,冯书记代表学院对李萌研究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致辞中指出,李萌老师作为我校的优秀校友,在文旅研究与数智融合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行业影响力,长期致力于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是学院引以为荣的杰出代表。冯书记希望与会师生珍惜此次交流机会,积极思考、深入探讨,拓展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在专题讲座环节,李萌研究员围绕全球趋势、政策导向、产业实践与思考建议四个维度,系统阐释了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方向。他强调,当前全球文旅行业正快速步入“数智时代”,数字技术与智能手段持续为产业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在“数智赋能”推动下,沉浸式场景、交互式产品与数字文旅IP等创新形态不断重塑游客体验,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与高效治理也深刻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李萌研究员进一步指出,文化赋能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应通过文化创新激活社会经济潜力,构建“文化+旅游+科技”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他分析,当前全球文旅呈现“微度假”与“新零售”共生、情感消费与体验经济崛起、跨行业跨区域协作加强等新趋势,文化、旅游、商业、体育、展览等多要素融合日益普遍,IP运营与授权体系逐步完善。展望未来,科技将持续赋能产业变革,消费需求趋于纵深融合,产业边界进一步消弭,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指标。零碳展馆、环保材料等低碳模式的应用,标志着生态价值与绿色文明正成为文旅产业新的增长极。结合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关于文化数字化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政策精神,提出,文旅产业应紧密对接需求端新变化,推动供需协同发展,积极培育面向未来的新质生产力。

讲座最后,王二红作总结发言。她再次感谢李萌研究员的精彩分享,认为整场报告视野前瞻、内容详实、启发性强,为师生把握文旅产业前沿动态、理解数智化转型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她鼓励全院师生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积极投身于文旅融合创新,共同为新时代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专家简介

李萌,上海高校智库—上海戏剧学院全球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理事长、院长、首席专家,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长期专注于城市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及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主持完成各类决策咨询、规划、评估项目100余项,公开发表文章100余篇,专题授课干部及人才培训班100次,多次参加国家部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会议及行业高端论坛,多篇内参专报获上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城乡统筹与共同富裕专委会研究员、文化和旅游部培训基地(上海及江苏)培训专家、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数智文旅专委会主任、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上海长三角新兴高端产业促进中心首席顾问、上海临港产业大学专家委副主任委员等职。曾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会展与旅游学院副院长、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松江管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松江区商务和旅游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干部处副处长、中国社科院—上海市政府上海研究院文旅产业项目主任等职。


地理与旅游学院 文/贾蒙蒙 张甲升 图/康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