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应我校邀请,北京大学马滟青教授来我校访问,在物理北楼C505会议室作了题为“‘人工智能牛顿’:一个无需先验物理知识、由概念驱动的物理定律发现系统”的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校特聘教授马建平主持。
人类科学发现当前存在的局限性,使得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成为必要。尽管人工智能(AI)领域的进展提供了一个极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但让人工智能模仿人类式的科学发现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挑战。在本报告中,马老师课题组提出了 “人工智能牛顿”(AI-Newton),这是一个由概念驱动的发现系统,能够从原始数据中自主推导出物理定律,无需监督,也无需预先具备物理知识。该系统整合了一个以物理概念为核心的知识库和知识表征,以及一套自主发现的工作流程。作为概念验证,马老师课题组将 “人工智能牛顿” 应用于大量牛顿力学问题。在给定带有噪声的实验数据的情况下,该系统利用自主定义的概念,成功地重新发现了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报告还探讨了如何用AI发现量子物理规律。
报告结束后,现场气氛活跃,师生踊跃提问,马老师耐心解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并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专家简介:
马滟青,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雅特聘教授。2006年在武汉大学获得本科学位;2011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1-2015年先后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马里兰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工作。研究兴趣包括量子场论方法、标准模型精确检验、色禁闭与强子化机制、物理与人工智能等,并在重夸克偶素产生机制、质子结构、费曼积分求解方法、对撞机物理等具体问题上做出了系列国际领先的工作。在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14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2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2024年因“费曼积分的研究推动粒子物理发展”被授予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物理学院 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