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02年度新乡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现将2002年度新乡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参评成果范围 1、 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月12月31日,出版社公开出版的著作,公开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县(市)级[含县(市)级,下同]以上领导机关采用的有价值的调研报告,2002年度在《牧野论坛》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和被市社科联立项完成的年度重点调研课题。 2、 我市(含驻新单位)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成果,凡具备参评条件的均可参评。与市外人员合作的成果,由我市作者担任第一主编或多卷本中能明显分出某卷某册为我市作者撰写的可参评。 3、 参评成果类型:论文、专著、教科书、工具书、普及读物、调研报告等。新闻、文艺成果不参评。 4、参评成果的学科分类:1.马列•科社2.党史•党建3.哲学4.经济理论5.应用经济6.政治学7.社会学8.法学9.国际问题研究10.中国历史 11.世界历史12.考古学13.民族问题研究14.宗教学15.中国文学16.外国文学17.语言学18.新闻学与传播学19.图书馆•情报与文献20.人口学21.统计学22.体育学23.军事学24.艺术学25.教育学 二、 参评成果条件 1、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观点正确。 2、 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主题鲜明,逻辑严谨,材料翔实,文字准确,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应用价值。 3、 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应在本学科、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所创新,或对原有结论加以补充、完善;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应对研究解决我国、我省及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有所创见,对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机关重大决策的形成或重大实际问题的解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教科书、工具书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吸收和反映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教学或科研有重要参考价值;普及读物应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被县(市)级以上领导机关采用的调研报告,应有采用机关如何采用及采用后实际效果的证明材料。 三、 奖项设置、评奖标准及奖励办法 1、 奖项设置: 本次评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荣誉奖。 2、 评奖标准: 一等奖:在选题上有重大意义,研究难度较大,提出了重要观点或结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有较大贡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等奖:在选题上有重大意义,提出了重要观点或结论;能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三等奖:在选题上有重要意义,能发展、完善原有理论、观点或提出新的观点;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3、 奖励办法: ① 对获奖者颁发“新乡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证书。 ② 按照不同获奖等级颁发一定数量物质奖励。 四、 申报要求 1、 每人限申报1项,两人以上合作项目可另报1项。集体项目的申报应得到所有署名作者的同意,并确定1人为申报者。由多个作者完成的成果,须在登记表 “备注”栏中按顺序填写前6名作者(含申报人,著作仅限主编、副主编)。凡申报成果无原件以及申报表上无初评单位意见和印章者,不予受理。 2、 各统一申报单位要成立初评评选小组。初评应在平时摸底和个人申报的基础上,详细审阅原作,严格按照参评成果条件,推选出参评成果。对每项参评成果应写出评语,提出奖励等级意见,并填入《2002年度新乡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奖表》。 3、 研处申报受理截止时间为2003年6月27日。上报成果时,需要成果原件和申报表各1式6份(其中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至少有1份原件)。 4、 参评的论文(包括调研报告、重点调研课题),每项收取评审费30元,论著50元。 5、 联系人:张素静 科研处 200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