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生命科学学院始建于1923年的原中州大学理科,目前拥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和国培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五个专业。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和河南省名牌专业,2023年、2024年连续获评河南省B+专业,也是国际一流专业建设点。生态学、生物工程专业为河南省一流专业。
◆学院建设有生物科学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一流课程、普通动物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等15个国家质量工程项目
◆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建有河南省-科技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26个国家级、省部级教研平台
◆拥有河南省规模最大、标本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生物资源博物馆
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卓越人才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青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5人,中原学者1人,平原学者9人,校特聘教授1人,教授36人,副教授37人,博士学位142人,博导33人,硕导131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模范教师”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 6人等。多人在全国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
学院办学基础雄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学院治学严谨,教风、学风端正,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近30000余名,大多数毕业生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工作,并成为学科带头人和中坚力量。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2317人,硕士研究生671人,博士研究生80余人。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57%左右,一次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
本科招生专业
◆学科平台
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科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河南省B类专业建设点,具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动物学、遗传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等,是师范专业认证专业,为我省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才。
◆培养特色
生物科学专业包括普通师范生、公费师范生、地方优师专项计划三类学生,现有在校生1398人,占学院本科生人数的60.34%。本专业学生进入大二学习之后,根据自己兴趣可参与未来生物医药技术班、求是拔尖班的选拔。对标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近专业,不断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与前沿布局,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模式与质量保障,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2022-2024年平均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5.35%,毕业生可以在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以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担任生物学科教师。2024年本专业考研率为57.82%,考研方向包括硕师类、生物类、农学类、医学类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本专业更高学历的毕业生大多进入高校、科研院所、生物技术公司等机构从事生物学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有一部分考取各级公务员到各类中学、环保、卫生、食品、生物医药等企事业单位就业。下一步与对标院校建立优秀学生升学直通渠道,力争将学生升学率再提高10%以上。
◆培养目标
生物技术专业是以生物学理论及应用为研究核心的理科专业,培养能在生物医药、农业、环境等生物技术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优势特色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创办于1994年,是河南省特色专业和名牌专业,属河南省A类特色骨干学科。在2016年进行的河南省高校专业评估中,在参评的21所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中排名第一;2020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2024年专业评价中成绩为B+(国内一流),成为河南省十佳专业之一。
◆发展前景
生物技术专业现有在校生311人,占我院本科生人数的13.42%,对标学校专业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分子生物学系。“十四五”期间,该专业争取建设成为A类(国际一流)专业,并通过对标不断改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该专业2022-2024三年的平均升学率为52.90%,双一流以上院校录取率75%以上,平均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86%,大部分就业学生成为生物医药领域优秀的研发、销售或管理人员。
生态学是河南省唯一同时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省一级重点学科和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本科专业。本专业依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及河南省“一带一区三屏三廊多点”省级战略,围绕区域生态系统保护,着力建设国内一流、区域引领、特色鲜明的新型本科专业。2021年我校环境/生态学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建立并持续优化学生学业成长数字化档案和学业导师制管理系统,加强学生考研指导,与对标院校建立优秀学生升学直通渠道,力争5-8年输送一批能主导国际生态项目、推动政策创新、引领绿色科技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平台
拥有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国家级、省级教研平台;建有河南省濮阳黄河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站、河南省太行山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站以及野外实习基地18个,均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和科研锻炼平台,使本专业逐渐成为国内高水平生态学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特色
本专业现有本科生198人,占学院本科生人数的8.55%,按“小规模、高质量”的办学思路,采用入学即安排“学业导师+科研导师+生活导师”的培养体系,建设“卓越人才班”进行精英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
◆实习实践
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进行生态学实习学习。此外,专业持续输送本科生前往云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动物所、植物所、水生生物研究所、生态环境中心等单位深造学习。
◆就业方向
2022-2024年平均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90.86%,毕业生在环保、林业、农业、渔业等领域进行生态修复、环境评估、资源管理等工作;可进入农业开发、国土资源等机构从事政策规划与执行的工作;也可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园、教育等相关领域发挥专业知识,进行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和宣传。
◆升学情况
本专业学生可推荐免试生态学硕士以及本硕博连读研究生,还可报考生物学、地理科学、林学等专业研究生。2024年考研率高达60.98%(全院第一,全校增速前三)。
生物工程专业是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自2014年创办以来,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得以迅速成长。拥有生物与医药、农艺与种业、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科研平台
建有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功能微生物绿色生物转化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5个省级和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
◆实习实践
与佐今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新乡拓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具有密切合作关系,并建立24个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探索和实践创新空间。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河南,辐射全国,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生物医药和工业发酵领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现有在校本科生254人,占学院本科生人数的10.96%。对标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致力于将本专业建设成B类本科专业的典范,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就业资源。
生物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正确三观、扎实生物学基础、过硬工科知识和技能,能解决现代生物工程产业问题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生物医药和工业发酵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和工程技术应用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平均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以上,其中50%左右的学生继续读研深造,约40%的学生进入制药、发酵等相关行业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工作。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对学生科研能力进行全程培养,通过“导师制”进行全过程指导,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质量。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的升学深造,通过完善班主任、学业导师制度,加强考研指导,2024年考研率达到57.14%。未来,我们携手努力,力争将学生升学率再提高10%以上,为更多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就业前景。
优秀学子代表
黄贻婷
黄贻婷,女,中共预备党员,2025届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曾任年级学习委员。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国家级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家级铜奖、2023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省级一等奖等奖项。2024年保研至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秦杨瑞
秦杨瑞,女,共青团员,2025届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曾任校党宣融媒体中学播音中心副主席、班级学习委员。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二等奖、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等奖项。2024年保研至南京大学现代生物研究院。
李佳佳
李佳佳,女,中共党员,2025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曾任生命科学学院执行主席、入选“创新创业英才班”第四期学员。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文明学生”“模范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河南省“互联网+”省级一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河南省一等奖、“思辨杯”辩论赛冠军、第三十届基本技能大赛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等奖项。2024年保研至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江浩
江浩,女,中共党员,2024届生态学专业学生,曾任校团委社团部负责人、本科生党支部委员、班级学习委员。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模范学生干部”等荣誉。荣获学习竞赛单项奖学金、互联网+(创业赛道)国家银奖、“互联网+”(产业赛道)国家铜奖、第七届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国家二等奖、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国家三等奖、“挑战杯”省级一等奖、校级绘画、征文、运动会一等奖等多项荣誉。2023年保研至吉林大学。
聪聪
王聪聪,女,中共党员,2024届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曾任学院团委宣传部部长、校生物资源博物馆讲解部部长、河南省“i科普”中药材推广学生志愿服务队队长、学院2020级班级心理委员等职务。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模范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模范学生干部”“社会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团干部”等荣誉。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三等奖、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2023年保研至南京师范大学。
优秀校友代表
詹祥江
詹祥江 【2000届生物科学专业】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种群和进化遗传学研究组组长,中英生物复杂性研究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鸟类迁徙、飞行和极端环境物种进化遗传学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等。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受邀担任Science Bulletin、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Heredity等国际期刊编委。迄今为止已经在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部分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年度回顾工作”等。
余国营
余国营 【1987届生物学专业】博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卓越人才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河南省-科技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国家肺纤维化生物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原学者,河南省呼吸学科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自2005年以来,一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耶鲁大学从事特发性肺纤维化及肺癌发病机理和治疗对策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美国NIH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科技部新冠肺炎应急攻关专项等项目,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PNAS、AJRCCM、EMBO、AJP、Cancer Research 等杂志发表论文180 余篇。获得美国专利授权11项,中国专利授权1项。曾获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奖、国际肺与气道纤维化组织青年科学家奖、肺纤维化基金会Albert科学家成就奖、河南省科技合作奖等。
万师强
万师强【1989届生物学专业】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原学者、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基金委生命和地学部评审组成员、民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河北省侨联侨界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项、基金委重点项目4项、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等。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Nature Geoscience、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Ecology Letters、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国际主流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先后被Nature Research Highlights、Science News、Faculty of 1000、Science Daily、Nature China和Nature Asia报道和高度评价,被SCI引用12900余次,H指数59,连续八年入选(2014—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环境科学、生态学),入选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全球千名气候变化研究领域高影响科学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