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河南日报》发表记者赵同增的新闻稿件《留住河洛乡音 传承黄河文化》。文中,记者针对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高明乾的新作《河洛方言通释》,采访了我院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河南省汉语方言调查项目管理小组成员孙志波。
孙志波对高明乾为方言著书的行动热情点赞,并就方言价值和记录现状发表个人看法。采访中孙志波谈到,由于经济、文化、社会快速发展等客观原因,方言的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代际传承大幅减少,且不断受到普通话和其他强势方言的影响,正逐步融合、趋于同质化,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但是方言作为一种宝贵资源,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有趣的灵魂”,是一个地方的“特殊标签”,亟须保护传承。
孙志波简要介绍了国家语委和河南省语委为保护河南方言采取的重要措施,表达了相关部门对方言保护的重视。孙志波强调推广普通话和使用方言并不矛盾,河南方言是一座富矿,值得深入挖掘,而我省专业从事方言研究的专家学者不超过10人,保护传承方言需要全社会参与。孙志波说,要增强使用方言的自豪感,在家庭可以尽量使用方言,多参加与方言有关的文化活动,多支持方言研究者的研究工作……他认为像高明乾老师这样为方言记录保存资料的行为,更值得鼓励,并且倡导大家一起为传承方言工作共同努力。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0-10/05/content_447924.htm
(学生记者 刘恩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