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6月30日至7月13日,我校在春季学期结束后,对全日制本科在校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第三学期教学工作。聚焦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各学院(部)精心设计,推出了涵盖科研研学、实践实习、专业认知、创新创业等多元化的理论及实践课程。通过沉浸式、项目化的学习与实践,同学们在“知行合一”中夯实了专业基础,锤炼了实践本领,启迪了创新思维,拓宽了国际视野,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
课程实践筑基,夯实能力基础
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各学院(部)积极引入行业精英、国际名师,打造多元化学习平台,将前沿动态与实战经验深度融入教学。课程设计紧密对接专业核心能力,通过经典研习、案例剖析、跨学科融合及高强度实操,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学科基础,显著拓宽了专业视野。
化学化工学院邀请韩国科学院院士、梨花女子大学杰出教授JuyoungYoon院士与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陈俊丰院士授课,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国际顶尖科研思维,拓宽学术视野;美术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美术设计经典著作阅读、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观摩与设计、艺术家个案研究课程,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音乐舞蹈学院将艺术教育与心理学知识有机融合,开设了“音乐治疗与心理健康”特色课程,培养学生跨学科应用能力;法学院邀请知名律师、法官朱明勇讲授司法实务课程,让学生对司法实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文学院开展“名家名刊”改稿会,邀请文学期刊编辑对学生进行创作指导,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创作水平;软件学院开设博约企业专家讲堂,外国语学院引入企业导师与外籍专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实习实训引领,提升综合素养
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大力拓展优质校企合作资源。各学院(部)积极拓展优质校企合作资源,组织学生深入行业一线。通过认知实习、岗位实训及专业实践,学生亲身参与企业运作、承担实际任务、直面社会需求,有效认识了职业世界,显著提升了实践技能与综合职业素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专业认知实践营”,组织学生赴天力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及龙头企业开展实习实践,直观了解产业前沿与技术应用;商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办“商业英才实验班”,与邦尼公司,亚马逊、小红书、拼多多运营团队签订合作意向,通过真实商业环境演练,锤炼学生商业思维与实战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前往新乡市教育局、新乡党史研究室实习,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学生赴天界山、轿顶山野外实习,旅游学院选派学生前往上海静安假日大酒店、上海嘉定福朋喜来登大酒店等企业开展实习实训,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努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科研创新赋能,培养学术思维
着力点燃科研兴趣,系统训练学术能力。各学院(部)组织学生深度嵌入教师课题组、实验实训室及学术论坛。通过参与真实科研项目、模拟科研攻关逻辑、接受科研方法规范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升学术素养,为创新人才培养厚植沃土。
水产学院遴选优秀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强化科研训练,三、四年级学生根据兴趣方向进入实验室,参与真实科研项目,从文献阅读、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面全链条提升学生科研素养;教育学部开设“未来教育家实验班”,推动学生科研方法、科研项目实施能力和学术规范的不断发展和提升;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以项目为驱动进行科研攻关,通过模拟科研流程,帮助学生掌握从专业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以学术规范验证创新的闭环逻辑,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驱动,提升育人实效
以高水平学科竞赛为引擎,各学院(部)组建专业指导教师团队,针对不同赛事特点设计个性化培训方案,并将竞赛需求深度融入实践教学。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通过高强度专项训练、模拟实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竞技水平,实现人才培养与竞赛成绩的双向赋能与突破。
物理学院组建了一支由12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构成的竞赛指导团队,针对不同赛事的特点,将学生分为教学赛组、创新赛组和学术竞赛组,由指导教师团队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赛竞争力;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将竞赛需求融入小学期培训,集中组织了国家级A类电子设计大赛的专项培训与备赛活动,实现“学—练—赛”无缝衔接,以真实项目(如PID控制、STM32开发)驱动学习,提升学生工程思维;化学化工学院对标强师标准,构建“四阶赋能”体系,紧扣国家“强师计划”与新课标要求,设计开展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对学生的教师素养、教案设计、教学语言、教学创新等进行多方面检验和指导,全方位提升学生教学素养。
文化多元交融,深化国际视野
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着力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各学院(部)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教授授课、举办前沿讲座及备考指导。精心策划文化体验活动与国际论坛,促进文明互鉴。通过强化语言应用、跨文化交际及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有效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第三届“中国—东盟优秀青年夏令营·中原文化行”活动,通过“甲骨文拓印体验”“东盟服饰文化展”等环节,促进多元文化交融,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凝聚了智慧力量;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国外知名专家与学者,介绍学科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聘请相关机构专业讲师为学生开展考研英语、雅思、托福备考指导,助力学生学术发展与国际化深造;国际教育学院整合中外合作办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依据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强化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邀请法国佩皮尼昂大学GREFFARD教授带来“欧洲历史文化与语言演变”系列讲座,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素养。
开展第三学期教学工作,是我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两周的密集型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成功架起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桥梁。学生们在亲身参与和深度体验中体悟知识价值、锤炼核心能力、启迪创新思维,实现了实现从“知道”到“做到”再到“悟到”的显著跨越。
学校将继续践行“办对学生负责、让社会满意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导向,加强“课程实践、实习实训、科研创新、学科竞赛、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高质量开展第三学期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的协调统一,促进每一位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努力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党委宣传部 石晓倩 教务处 周俊燕 丁雪莲/文 各单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