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事

  • 孙祥正(1897——1968),原名润晨,字祥正,后以字行。河南卫辉人,开封眼科名医,曾任国立河南大学理学院(前身)院长。他于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毕业后被选拔为河南省公费派遣留学生赴美国留学。1923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北平大学医学院讲师、教授,中州大学教授,河南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医学院代理院长等。兼任河南省会学校卫生事务所所长等职。他曾先后被选为河南省第二、三届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三届政协常委,中华眼科学会河南分会理事长,开封市第二、三届政协常委,开封市红十字会副主席。1968年5月在开封去世。孙祥正自幼聪慧,在他16岁上高小二年级时,即考取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校期间,他学习勤奋,校方不让掌灯夜读,他就把被子蒙在桌上,钻到桌下看书,日夜攻读学习书籍,汲取知识。他刻苦努力,节假日及晚上仍全力以赴埋头读书,1917年以名列榜首的优异成绩通过学校毕业考试和留学考试。当时由于美方要照顾一个特殊的学生(基督教青年会的中坚分子),美方负责人哈亨利不顾中国教师和学生的反对,宣布考试无效。3个月后重新考试,他不怕困难,终于以
    2023-03-02
  • 【编者按】总有一群人,在凌晨默默起床,在黑夜深深守护;总有一些事,温暖你我的心,给我们接续奋斗的力量和勇气。每个人都是一道光,哪怕微微的,聚在一起就能点亮整个星空。每个人都了不起,只有你我共同努力,才能迎来师大更加美好的明天。为进一步讲好师大故事,凝聚学校正能量,校园网特推出“师大微光”栏目,记录凡人微光,传递温暖力量,点赞平凡中的不平凡。“透过新党章,我们能看到新时代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本次宣讲活动的主讲人之一、2022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增辉注视着屏幕,口齿流利地阐述演讲稿上的内容。随着她激情昂扬地宣讲,一条条热情高涨的回复跳跃在聊天框上,来自各高校的学子在这方小小的屏幕里交流着新时代的青春理想。一份份团结互助的情感凝聚在直播里,一股股进取向前的精神赓续在宣讲中。今年1月10日,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党员宣讲团发起,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八所高校理论宣讲团联合承办的河南省高校“党的二十大精神”联合宣讲借助腾讯会议与微信视频号正式开讲。“本次活动通过宣讲的形式来吸引青年学子们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学子们更好地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指导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冯思淇介绍
    2023-03-02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国家战乱,怎可忍辱偷生?纵生活富裕,亦不灭报国之志;虽国外安稳,仍决然学成归来。曹理卿,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是砥砺深耕上下求索的学者,是探索救国之道的行道者,亦是实业领域的先行者。在漫漫学途上静守初心曹理卿从小在富裕的农民家庭环境中成长,幼时读私塾,博览群书。之后,他继续到省会开封的中州公学学习。即使当时家庭条件较好,但富裕的生活并没有迷失曹理卿内心的追求,经过多年勤奋刻苦的学习,曹理卿于1911年2月考入清华学堂,而那一年河南只有两位考生考上,同时,他也是清华留美学校第一期的学生。虽然后遭家道中落,但曹理卿并没有就此放弃,仍积极参加各种学生活动,通过给低年级学生讲课来勤工俭学以补贴生活所需,学生中就有闻一多、梁实秋等人。他依旧保持着对生活和学业的热爱,坚持自己的追求。同时,曹理卿还兼任《清华周刊》的中文编辑,1916年4月他在周刊上发表了译自美国《科学报》的《松针油事业》一文。在社团活动中,曹理卿与冯友兰、张仲鲁(曾三次出任河南大学校长)、叶企孙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清华学校的学习让曹理卿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为之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
    2023-02-27
  • “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行政,都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李洪河眼神坚定,话语铿锵,短短一行字体现出他毕生所爱,包含了数不尽的执着与坚韧。他舍半生年华投入中共党史研究,咬着牙走一条几乎无人走过的荆棘道路,并以不懈的努力使这条充满坎坷的道路开出了鲜花,奠定了后人的研究基础。心怀感激潜心求学1968年,李洪河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的一个乡村,“贫困”是李洪河对于这个处于三县交界处村庄的最深刻的印象。在这样艰苦的经济条件下,李洪河从未放弃过求学的想法,“当时每周回家一次,去带上学需要的干粮和酱豆,每天三顿,喝碗咸汤,一块钱一周都花不完。”四年时间,每周往返18里地,李洪河每天过着简朴的生活,终于考到了历史系,成为当时历史系第一届本科生。上了大学,家庭贫困的情况仍未改善,但回忆起那时的时光,李洪河忆苦思甜,“当时的辅导员老师来查寝,看到我的被褥很薄,就送我一条褥子,我一用就是好几年。”在老师的关爱和学校氛围的感染下,李洪河对学习的激情更上一层楼。“当时我们作为历史系的第一届学生,老师们都很包容开放,有些课程甚至会请文学系、政教系的一些老师来为我们上课。”李洪河将这段时光视为珍宝,这也很
    2023-02-20
  •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任教母校33年,她历经教师岗到“双肩挑”的角色转化,也在从“独善其身”走向“兼济天下”的过程中,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拔节”成长。从一枚“青椒”成长为二级教授、博导;历任副院长、校发展规划处处长、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部首任部长、副校长等职。她的人生,呈现了教育的强大功能和它美好的样子。作为求学者,她问道至真,求学至诚,永葆原本淳朴的有恒之心;作为师者、科研工作者,她潜心科研,专注教研,用爱和智慧托举学子们的梦想;作为管理者,她一丝不苟、始终如一,迎难而上、敢想敢干,秉持严谨细致的工作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教育事业。为知弥深 为行弥远 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默默付出一生的老教师,也是宋晔的姥姥,是她教育路上的引路人。回想
    2023-02-13
  •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踏入张贵生办公室的第一眼,便是墙上亲笔书写的三个大字:新、信、行。“因科研创新而新,以科研诚信为信,二者兼备以践行,这是我数十年倾情科研坚守的原则。”面对学院发展,他决心惊“涛”拍岸,不驰空想,不鹜虚声;对学子,他潜心育人,润物无声,数载耕耘做“摆渡”人;责任、攀登、热爱,是他学术长征中的不灭星辰。 白齿青眉赶风月 平芜尽处觅春山1989年,本科、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的张贵生选择到任教。在工作十年内,他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获得副教授和教授资格,成为当时我校最年轻的教授。“我深知不能局限于目前的成绩,只有向上发展才能突破自我。”于是张贵生于1999年进入北京大学药学院攻读博士,从师张礼和院士。在博士期间,站在更高的起
    2023-02-09
  •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他常常说:“我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学者,教师和学者的身份让我更清楚自己所肩负的使命,那就是教书育人。”他就是我校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韦留柱。任教38年来,韦留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三全育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在教书育人中坚守理想、矢志奋斗,以法为镜、正气胆、正心诚,为培养法治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长风万里 百舸争流奋楫先1963年,韦留柱出生在河南省新密市,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韦留柱的父亲虽读过两年私塾但识字寥寥。那个年代,农村学子的求学之路可谓异常艰难,幼时,韦留柱常常因为家中拮据而倍感苦恼,而父亲母亲却从不向他提及,而是鼓励他去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父母的支持与厚望令他更加紧步伐、奋起直追。1981年,韦留柱参加高考并取
    2023-01-20
  •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志远、德厚、才盛应是知识分子追求的三大品性。”“我们要致力于科研兴国、科研强校!”庞善起眼神坚毅、掷地有声,于他而言,对学术的追求、对学校的感激、对国家的热爱始终支持着他在科学研究这条艰难的道路上鼓足干劲、勇毅前行。学途漫漫久久为功庞善起出生于农村,父母虽然都是农民,却明白上学读书的重要性。“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即使家庭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但父母坚定的话语在庞善起的脑海中种下了努力读书,改变命运的种子。“其他的不要跟别人比,只比学习”,父亲的教诲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支撑着庞善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经过不断地勤学苦读,1982年,庞善起被新乡师范学院数学系录取,
    2023-01-09
跳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