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事

  •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学生眼中,他是循循善诱、暖心鼓励的高老师;同事眼中,他是兢兢业业、亲力亲为的好院长;在应用研究中,他是科研项目及国家专利的“收割机”。这其中付出多少辛苦恐怕只有高金辉自己明白,但看到学生们学有所成、学院发展走上正轨、科研成果为学校创造巨大价值,他却丝毫不觉得苦。潜精研思永葆初心怀揣着对教学与科研的热爱,从师大毕业后的高金辉选择留校任教。“从82年大学毕业到22年6月底,我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的岗位上,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提及自己与师大所结下的缘分,高金辉为之自豪。40年的漫漫发展之路,见证着高金辉从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优秀的专业带头人,更见证着师大发展的日新月异。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高金辉无疑卓有建树。“科研来源于社会需求,更要服
    2023-01-03
  •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作为学院管理者,他时刻牢记初心和使命,明目标、抓机遇、谋发展;作为一线教师,他严慈并济、传道授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作为科研工作者,他求索问道、钻研不懈,只为叩问体育教育的真谛。 无论是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还是日常工作中引领担当,刘献国都始终捧着“初心、爱心、匠心”,秉持“石可破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不可夺其赤”的情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发奋图强 行稳致远学体育并非刘献国的初心。“其实,最初父母是想把我培养成一名工程师的,但是我小时候体质较差,小学三年级时,父母便把我送到业余武术队学习武术。高中时,我受中国女排勇夺世界杯冠军的影响,又渐渐喜欢上了排球。”这样的机缘,让体育的“种子”在刘献国心中不断发芽成长。他坚持体育锻炼,身体
    2022-12-22
  •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2022-12-18
  •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天刚蒙蒙亮,周相录已经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整理文献,桌子旁堆起的一沓文件是今天要完成的工作。晨光熹微,砥砺深耕,周相录将一腔热爱洒在文学研究上,穿越古今与古人对话,探寻他们灵魂深处的世界。历经岁月数十载,仍初心不改。“在当今浮躁的时代能甘坐冷板凳,有定力有远见,不随大流不慕虚荣,颇具‘君子’之风。”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青衿之志 履行致远1986年,中文系毕业的周相录阴差阳错成了河南省濮阳市一所中学的地理老师。原因很简单——这个学校缺少地理老师。校长只好去找当地教育局,但是当时没有地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那一年周相录刚好毕业,最后校长选择了高考地理成绩在县里名列前茅的周相录。然而此时的教材已经改编,周相录在高中学习的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大
    2022-12-07
  •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深夜,实训楼灯火通明,孔祥会坐在办公桌前,聚精会神地研究文献,任时间流逝,也不知疲倦。孔祥会正是这样几十年来如一日扑在科研工作上,直到如今,当初的热血和激情也丝毫未减。“办公室的灯昼夜长明,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一年365天没有休息日。”这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攻苦食淡以学为乐“我12岁上初中,学校离家四五公里,来回只能靠走路。”距离没有成为阻挡孔祥会学习的屏障,几年里他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一条求学之路。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只能自带干粮。学生们每周回家两次,回校的时候带上馒头,学校有一口铁锅,到饭点时会帮忙热一下。学校在生活设施方面非常艰苦,当时没有自来水,学生们需要从井里打水用。冬天井里的水会结冰,学生有时只能拿冰在脸上搓搓,以此当作洗
    2022-12-02
  •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他献身科研,为报效国家而读书;在尘世的喧嚣中,他守住寂寞,钻研每一个科研课题;在夜深人静之时,他灯火长明,写下每一页课程教案。寒来暑往,日升月落,杨林几十年如一日,带着一腔激情、一身锐意,带领着他的科研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青衿之志履践致远1978年,本科毕业于新乡师范学院的杨林留校任教。在教学过程中,他深感“知识不够用”,必须要有新的提升,于是1984年,杨林考取全国第一届“助教进修班”,进入武汉大学学习研究生课程。孜孜不倦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我要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杨林一直很热爱科研,尽管这个班没有科研培养任务,经过努力他获得了机会。在武汉大学的一年半时间里,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期,他在秦子斌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得到了初步的科研训练。现在讲起来他仍对暑假武汉炙热的“火炉”天气记忆犹新。“当第一篇研究论文发表时,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从此,杨林与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武汉大学学习结束回校后,杨林正好赶上有出国留学的珍贵机会,“通过考试我进入了学校选拔的30名青年教师英语培训班。”后来他转向德语,1988年通
    2022-11-28
  •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古今中外,用粉笔绘出历史长卷;是非曲直,用文章道尽历史漫漫。在历史研究方面,“求真、启蒙、批判”是王记录一直秉持的“六字真言”:“历史是现在和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这种交谈让你增益智慧、开阔心胸、开拓思想、启迪心智,让你认清现在,走好未来。”掌上千秋史,胸中万丈情。“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他是有思想的历史学者;“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有担当的学校干部;“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是有能力的良师益友。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小学桌子是用土垒的,中学桌椅都是自带的……”王记录将那段艰苦岁月里自己努力的求学经历缓缓道来。能够成为一名高校老师,其中少不了王记录的初中老师李旭荣的指引,“李老师常常鼓励我们走出家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临近毕业老师还曾特
    2022-11-21
  • 【编者按】总有一群人,在凌晨默默起床,在黑夜深深守护;总有一些事,温暖你我的心,给我们接续奋斗的力量和勇气。每个人都是一道光,哪怕微微的,聚在一起就能点亮整个星空。每个人都了不起,只有你我共同努力,才能迎来师大更加美好的明天。为进一步讲好师大故事,凝聚学校正能量,校园网特推出“师大微光”栏目,记录凡人微光,传递温暖力量,点赞平凡中的不平凡。抗疫一线汇聚青年力量“大家有序排队,保持一米间距”“同学请提前打开核酸检测码”“同学做完核酸后请记得扫码”“同学请戴好口罩”……这些言语中传递着一份份真切的关怀与温暖,出于学校疫情防控需要,核酸检测每日都会在河师大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每个核酸检测点都会出现“红马甲”的身影,他们如同一束火红的焰,驱散了疫情的冰冷,带来了无尽的温暖。生命科学学院22级本科生王之杨作为核酸志愿者中的一员,她早早起床,来不及吃早餐便来到自己负责的核酸检测点,摆放采样点的桌椅和物资,协助医生进行核酸采样。在吃着学校发放的早餐的间隙,她有些兴奋地说道:“我觉得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特别锻炼人,所以听说要招募志愿者的时候,我立刻就报名了!”同样是志愿者的文学院22级本科生梅若雪和我们
    2022-11-17
跳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