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5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李忠如教授为学院师生做题为“夯实教学基本功,强化专业素养——‘田家炳杯’数学专硕教学技能大赛初窥”专题讲座。学院相关教师及研究生100余人参加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研究生导师朱亚丽主持。李忠如教授从大赛性质、目标、模拟授课评价标准等方面介绍了2022年“田家炳杯”基本情况。他详细分析了优秀教学设计和模拟授课案例,并从多角度阐释对数学教学的认识。李忠如教授从数学知识、语言、教学设计和解题思路等方面给广大研究生提出提高教学技能的建议,并预祝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在今年的“田家炳杯”比赛中再创辉煌。讲座结束后,李忠如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就师生提问耐心回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学科教学研究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此次讲座,为学生们如何提高自身数学教学能力指明了方向,极大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从事数学教育的信心。专家简介:李忠如,华东师大数学教育方向博士,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博导,中国教育学会中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研
    2023-06-17
  • 6月9日,应物理学院邀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数据中心舒能川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作题为“中国核数据中心介绍”的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交流学习。舒能川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隶属于中国原子能院的中国核数据中心的建设历程和相关工作。他系统地介绍了核数据的构成以及评价方法,中国核数据中心的发展过程,着重介绍已被国际认可的核数据库——CENDL-3.2的建设以及内部的数据构成和使用方法。报告结束后,舒能川研究员与学院教师和学生就核数据库使用中的具体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舒能川,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数据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核数据评价研究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多项核数据相关的课题研究任务,包括来源于国防预研、自然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项目。著有《中国评价核数据库CENDL-3.2》(合著),《中国专用核数据库》(裂变产额第一版、第二版)等。(物理学院普洁张浩兴)
    2023-06-17
  • 6月9日,应物理学院邀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数据中心主任葛智刚研究员为我校师生做题为“核数据-核物理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桥梁”的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交流学习。葛智刚研究员在报告中全面的讲解了核数据在日常生活和理论研究等多方面的应用。他系统的介绍了核数据的主要研究内容,我国在核数据方面的研究现状,目前已有的核数据评价体系,以及目前国际核数据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的核数据研究工作,同时提出对核数据研究工作的下一步展望。报告结束后,葛智刚研究员与学院师生就核数据在核物理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葛智刚,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导、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核数据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核数据委员会(INDC)委员,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委员,国际核数据合作评价工作组(WPEC)中方代表。连续担任五届《国际核数据大会》国际执委,中国评价核数据库项目(CENDL)负责人。主要从事核数据模型理论、核数据评价方法技术研究及计算机化评价程序系统和核数据库建设。牵头负责基金委重大项目 “锕系核裂变数据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负
    2023-06-17
  • 6月11日,应物理学院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张松斌教授为学校师生做题为“紫外X射线脉冲驱动的原子分子动力学”的学术报告,报告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进行,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报告。报告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关于紫外X射线脉冲驱动的原子分子动力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张松斌教授阐述了超快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一系列科学问题,提出建立统一的包含电子-振动-转动耦合的量子含时理论研究方法的目标,并就紫外X射线脉冲驱动的分子解离动力学、原子分子辐射吸收光谱学、原子分子芯壳层动力学三个方面介绍了其相关工作,这在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等众多领域和学科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报告会结束后,张松斌教授与学院教师以及学生就原子分子势能面构建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张松斌教授,博士生导师,16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青年项目,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快报/中国物理B/物理/物理学报四刊联合青年编委。2007年四川大学物理学本科毕业,2011年获中科大理学博士学位;2011-2015年先后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德国马普所及自由电子激光科学中心等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原子分子结构
    2023-06-17
  • 6月11日,应物理学院邀请,大连理工大学韩永昌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从原子分子层面揭示化学反应机理、实现量子态调控”的学术报告,报告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进行,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报告。报告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在原子分子层面揭示化学反应机理、实现量子态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韩永昌教授介绍了精确构建若干分子体系反应势能面,借助全维量子力学或半经典轨线理论的计算,揭示了分子反应动力学机理并利用外场对分子量子态实现了精确调控。在氢原子与乙炔、乙烯等分子反应碰撞过程中发现了新奇的漫游反应机理和超级能量转移现象;他讲解了HeHeX(X=He、Ne、H-、D-)等三体超冷碰撞复合反应过程中的多通道竞争机制。最后,韩永昌教授就超快激光脉冲精确控制双原子分子体系光电离、光解离、光缔合和分子空间排布问题提出了多种高效方案。报告现场气氛热烈,会后韩永昌教授就碰撞诱导漫游能否主导反应的问题与学院师生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韩永昌,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分别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和美国埃默里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主要
    2023-06-17
  • 6月13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邀请,西南大学周家足教授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07报告厅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等三十余人参加本次系列讲座。周家足教授介绍了积分几何起源和微分几何的关系,陈省身和Weil将局部紧群上的不变测度引入积分几何奠基了齐性空间积分几何学;同时介绍了等周不等式及其与积分几何、凸几何的密切联系和各种几何不等式与等周不等式的递推关系。此次讲座拓宽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讲座结束后,与会老师和学生就讲座内容和研究热点与周家足教授进行了交流讨论。专家简介:周家足,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湖北省楚天学者主讲教授;Temple 大学 Ph.D., 武汉大学本科,硕士;中国数学会第11届常务理事;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政府友谊奖、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奖、重庆市友谊奖、贵州省“黔中英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专家局重点引进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09)、70周年(2019)庆典嘉宾;研究论文发表在Trans. AMS 、Adv. Math. 、Adv. Appl. Math. 、Sci. China Math
    2023-06-17
  • 6月16日,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上海理工大学郝强副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超快激光精密控制技术及应用”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于坤教授主持。郝强副在报告中介绍基于全保偏光纤的超短脉冲种子源技术与产品,通过主振荡功率放大、啁啾脉冲放大、分离脉冲放大、再生放大等技术有效管理放大器中色散累积、非线性效应、自发辐射,实现超短脉冲的输出。他介绍超快光纤激光器在THz产生和探测、生物活体成像、第三代半导体隐切、微纳3D打印等行业中的应用。报告结束后,郝强副与学院师生就超快激光精密控制技术及应用在实验中的开展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郝强,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广东朗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一直以来从事超快激光及光频梳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工作。在科技项目支持下,发展了多种锁模机制的光纤锁模方案,国际上首次验证了通信波段超短脉冲分离脉冲放大方案,研制成功第三代半导体隐形划片的全光纤皮秒激光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5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完成了多款超快光纤种子源及激光器的工程化验证。产品获上海市高新技术产品认证,中国工业激光器创新贡献奖,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应用于百余家校企院
    2023-06-17
  • 6月15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院徐斌艳教授为学院师生做“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设计”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教师及研究生100余人参加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高福根主持。徐斌艳教授从数学课程改革下的核心素养、例说核心素养测评任务的开发及数学核心素养测评的相关结论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设计。她强调数学核心素养测评不仅要发挥学业评估功能,更要诊断与改进教学,使学习者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可持续发展,并鼓励学生们一起加入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设计中。讲座结束后,徐斌艳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交流互动,耐心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通过此次讲座,学生们对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测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拓宽学术视野。专家简介:徐斌艳,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理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组委会共同主席。曾获教育部优秀回国人员青年基金,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基金。2006年入选上海浦江人才计划,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中国学生数学核心素
    2023-06-17
跳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