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下午,应历史文化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周少川教授在崇德楼406为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四库全书》与藏书家”的学术讲座。相关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10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李峰教授主持。周少川以《四库全书》的编纂历程为切入点,为在座师生讲述了《四库全书》这部国学宝典的修撰缘起及修书背后所显示的清廷的文化政策。周少川结合大量档案资料,着重为大家阐述了乾隆帝诏修《四库全书》的征书过程和各地藏书家的献书情况。征书过程起初并不顺利,最后是在官方软硬兼施的政策下才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各地的献书情况也呈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江浙地区的献书数量和质量远超其他地区。周少川为大家详细分析了其背后的经济文化因素。随后,周少川重点介绍了献书数量较多的“扬州马氏”“杭州知不足斋”“宁波天一阁”等藏书家和藏书楼,为在座师生讲述了先贤保存中华古典文献的不易,激励大家要坚持学习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讲座结束后,周少川为现场师生答疑。学生们围绕修书过程、修书背景以及学习使用古籍时的版本等问题与周少川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场师生表示受益良多,讲座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结束。(历史文化学院 冀震宇 武世鹏
    2023-05-22
  • 5月21日,应物理学院邀请,复旦大学方德清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弱束缚核的奇特结构与衰变研究”的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交流学习。方德清在报告中介绍目前关于弱束缚原子核所具有的奇特结构以及衰变形式的相关工作。他介绍弱束缚核具有的中子晕、集团结构等奇特结构。方德清讲解与传统的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不同的双质子和双中子衰变模式,他着重介绍如何在实验上研究弱束缚原子核所具有的奇特结构以及衰变形式的进展与结果。方德清就目前的研究结果和实验条件给出研究弱束缚核的奇特性质的相关建议。报告结束后,方德清与学院师生就弱束缚核的奇特结构与衰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方德清,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至2018年11月,其间于2001—2003年访问日本理化学研究所2年。2018年12月至今在复旦大学工作。主要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包括中高能重离子碰撞、放射性核束物理、核物质性质等方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曾获
    2023-05-22
  • 5月21日,应物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蔡翔舟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作题为“风光核储多能融合,助力能源战略革命”的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交流学习。蔡翔舟在报告中介绍目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建设和相关工作。他系统全面地介绍我国目前在能源安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蔡翔舟分享六种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着重讲解目前国际公认最适合于钍基核燃料的高效利用方法,以及相关核电站的建设。报告结束后,蔡翔舟与参会人员就钍基熔盐堆的具体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蔡翔舟,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上海市核学会理事、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长期从事钍基熔盐堆设计和物理热工分析、钍铀燃料循环物理和中子核物理等研究,从2011 年起,承担中科院 “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 战略先导专项的“反应堆物理与工程”项目,同时先后承担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基金委、中科院和科技部项目。 (物理学院 普 洁 张浩兴)
    2023-05-22
  • 5月20日下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曹巍教授莅临我校讲学,在生物报告厅作题为“CRISPR-dCas9介导的ESCCAL_1靶向甲基化修饰对食管癌细胞的影响”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百余人参加。报告由生物科学系王文晟教授主持。曹巍介绍了LncRNA ESCCAL-1过表达促进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现象,指出ESCC中ESCCAL-1启动子区的二个区域的低甲基化水平是造成其过表达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CRISPR/dCas9-DNMT3A系统对ESCCAL_1启动子区域的靶向DNA甲基化编辑,将ESCC细胞的恶性行为大大逆转,并最终恢复正常食管鳞状细胞的功能。曹巍的研究成果丰富了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为开发食管癌新型标志物及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报告结束后,曹巍和与会师生进行互动,就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曹巍,肿瘤学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转化医学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郑州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肿瘤分子流行病学、遗传学、分子病理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1999年作为
    2023-05-21
  • 5月21日上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傅广宛教授在外国语学院报告厅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量化分析中的误区识别》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政治学博士生导师赵成福教授主持,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围绕报告主题,傅广宛首先以《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权威期刊为例介绍了进行研究的实证材料。其次,他详细分析了量化分析中的几大误区,包括操作层面的生态谬误、数据混乱、方法失当误区,道德层次的哗众取宠误区哲学层次的扬弃大道至简、忽视融会贯通以及崇拜拔苗助长误区;技术层次算法帝国主义误区等。最后,他从哲学、生产力以及学术环境三个视角分析了造成误区的原因。报告尾声,傅广宛和与会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赵成福总结指出,傅广宛教授的演讲内容详实丰富,给予了与会师生极大的人文关怀和学术期待。(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袁高辉)
    2023-05-21
  • 5月20日,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清华大学柳鹏副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李鑫教授做客百年校庆之“材料牛∙New Materials”名家讲坛,分别作题为“碳基纳米材料电子学相关研究”“2D COFs 光催化产氢材料的表界面调控”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分别由学院院长高书燕、副院长贾光瑞主持。柳鹏副研究员从材料独特的几何尺寸出发,介绍了基于电场催化,通过金属和半导体型CNT密度的差异,实现高纯半导体CNT水平阵列的生长。同时讲解了化学气相沉积碳纳米管生长过程中的电子学效应、低维碳纳米材料的系列真空电子学特性及其在航天方面的应用;李鑫教授就光催化产氢技术面临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挑战,介绍了课题组对2D COFs光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与可控合成,主要包括对 COFs 层间界面、表面结构组成、D-A界面的优化和异质结界面的精准调控,探究并揭示分子水平的催化机制,达到超高效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活性,从而实现催化反应过程的耦合和功能集成。两位专家的报告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引起了与会师生的浓厚兴趣,交流环节师生们与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两位专家鼓励参会师生在科研道路
    2023-05-21
  • 5月21日上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冷向明教授在外国语学院报告厅为学院师生作题为《区域化党建引领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报告由学院政治学博士生导师赵成福教授主持。围绕报告主题,冷向明对“百社十年”进行了介绍,认为它兼具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功能,能够为研究提供经验基础。基于“百社十年”观察项目的调查,冷向明以社区为着眼点,以作为组织“网络”的区域化党建为分析视角,阐述了社区服务供给模式的实践成效、运行困境及发展之道。报告尾声,冷向明和与会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赵成福总结指出,冷向明的报告将国外基层治理先进理念与国内基层治理实际情况充分结合,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赵梦雅)
    2023-05-21
  • 5月19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河南大学王沛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数据驱动的生物系统建模、分析及若干应用”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学科教师及研究生共同聆听本次讲座。王沛在报告中围绕其课题组近年来在数据驱动的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方面的几个工作展开,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研究:数据驱动的生物网络构建与分析;生物医学组学数据的高维统计建模与分析;统计模型和生物网络结合的组学数据建模与关键基因挖掘。同时介绍了相关方法在植物逆境胁迫组学数据分析、癌症关键驱动基因识别等方面的一些应用基础研究结果。讲座结束后,王沛与在场师生进行交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学院师生受益匪浅。专家简介:王沛,2012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为河南大学教授,博导。从事系统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复杂网络等方面的研究。出版Springer专著1部;在IEEE Trans. Cyber., IEEE Trans. Biomed. Circuits Syst., IEEE/ACM Trans. Comput. Biol. Bioinformat., Informat. Sci., Neurocomput., Nonlinear Dyn
    2023-05-20
跳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