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一群静默的守护者,它们以沉稳而庄重的姿态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些老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与韵味,它们不仅是砖石与木材的堆砌,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平原楼自建立起便一直矗立在的一隅,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洗礼,每一道痕迹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每一块砖石都铭记着过去的故事。漫步于此,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平原楼修建于1951年,彼时尚未命名。2007年,为了纪念曾经的平原师范学院,也因其楼体上镶嵌着“平原师范学院”的院徽,便命名为“平原楼”。学校于1992年对平原楼上雕刻的院徽加以调整,后在筹备九十周年校庆之际,因院徽厚重的历史感,被正式确立为校徽。平原楼见证了校徽的更迭,它不仅是一座简单的建筑,更是学校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平原楼为砖混结构的仿苏式建筑,地上两层,青砖灰瓦,楼顶采用歇山式形式,四面斜坡。内部楼梯使用实木材料,二层铺设松木地板,原木的大量运用,为这栋建筑增添了几分自然与质朴的气息。平原楼是校内现存唯一铺设木质地板的建筑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居诸不息,寒暑推移,随着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侵袭,平原楼曾因年代久远、木质地板易失火等因素被贴上了“
    2025-01-07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总有一些景物会默默地注视着来往的行人,观察着过往的历史故事,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等待着今人发现它的故事。作为河南师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勤政楼,静静地伫立于学校的西校区,文渊楼的南面。勤政楼见证了师大发展的风雨历程,也留存了师大师生对于校园重要的记忆。勤政楼原为师大的一号教学楼,与学校的启智楼(原二号教学楼)呈对称建筑,于1956年建成。在当时中苏友好关系的推动下,勤政楼采取了中苏合璧的建筑风格,其包括中部塔楼和两翼建筑与碉楼,楼顶呈十字型设计,歇山式四面斜坡,地上四层。在那个四处都是一层平房的年代,一号教学楼的四层海拔优势及三十多万的投资让其成为校园中最有标志性的存在,同时也成为新乡的地标式建筑。老师和学生们在楼里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探讨,思维碰撞而产生的火花也在这里诞生。据原老干部处处长张富生回忆:“一号教学楼的教室分为大小两种,大教室容纳130余人,用于上课教学,小教室容纳30余人,用于晚上的辅导。”张富生回忆着以前的情景,教学楼里大部分教室里配备有木质桌椅以及抽拉式黑板,但也有一些教室中没有固定的桌椅,学生们就需要搬上桌椅来到教室里上课学习,“来,搭把手!”学生们两
    2024-11-15
  • 时间似乎可以淡忘一切,但是,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总会留存着某些记忆碎片,当它们不经意被触碰时,碎片就会拼成一幅幅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我们总习惯地称之为情结。对代代师大人而言,于1954年建成,曾伫立在学校四十余载的大礼堂就是他们独有的情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礼堂位于现在学校平原楼的正北面,坐北朝南,整体是一座长方形斜顶建筑,远远望去像是一间超大的民房,但给人一种庄重而秀丽,古朴而儒雅的感觉。礼堂的东西两边分别有东楼和西楼,都是教职工住的地方,北边还有一个小礼堂。礼堂前是一条贯穿学校东西的大道,大道路过礼堂是一个圆形的小广场模样,小广场往北望去,就是大礼堂的正门,简朴而端正,门口有两棵柏树,这两棵柏树一直保留至今。大礼堂除了正门,也有东西两边的侧门,这样的设计与它所开展活动的人流量密切相关,每每活动散场,场面很是浩大。从正门进入礼堂,再通过东西边门就能将会场一览无余,大概2000个座位,四十多排,纵向分为东、中、西三路,再依次从前往后横向划分三个区域,由数个通道隔开。舞台是大礼堂的主体,在最北边,深度有一二十米,舞台离地面的高度大概一米五六,面积约400平方米,舞台前方的下面是一个乐池,
    2024-05-27
  • 一盏长明灯,点亮求知路变化的时代里,总需要一些不变的风景,它提醒每一位奋勇前行者,时刻不忘初心。对于走过百年风雨育人路的师大而言,五五四教室楼静静伫立于时代的变迁中,一砖一瓦,一凿一砌,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承载着青春的梦想,传承着求知的精神,凝聚着师大的力量。1952年建设的五五四教室,因门牌号为554而得名,是我校较早建设的教学场所之一,原址位于现平原楼和田家炳教学楼之间,中心花园南侧,居校园核心位置。教室采用单层平顶单体设计,灰砖瓦,四坡尖顶,四角设门,整体古朴雅正、简约庄重,能容纳两百余人。五五四周围古木参天高耸、绿树环绕,因而室内光线相对较弱,所以电灯24小时长明,这便是我们现在一直听到的长明灯阶梯教室。五五四教室不仅能看得见绿树如茵的风景,更看得见代代学子砥志研思的奋斗传奇。长明灯阶梯教室,是历届学子脚踏实地、日夜苦读之所。每当你走到这里,都会有一种神圣的感觉,那种凝重的气氛让你不敢亵渎,进入教室便似乎有一种力量促使你学习、奋斗、拼搏、进取,久而久之便凝成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勤学、博学、至学”的五五四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代代学子惜时如金、奋发图强、不怕吃苦、相互督促,在追
    2024-05-26
跳转
Baidu
map